发布日期:2025-04-16 08:10 点击次数:178
图片自慰自慰
图片
图片
《祝英台近》历史与发祥:
《祝英台近》词牌名着手于古代民间别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女主角祝英台。据清雍正《宁波府志》纪录,东晋穆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上虞(今属浙江)女祝英台相偕游学三载,后祝英台归家,梁山伯得知其信得过身份后欲求婚,但祝英台已出嫁他东说念主。梁山伯因此忧郁而死,祝英台在嫁往马氏途中,经梁山伯墓前悲泣,地裂墓开,祝英台投墓而死。这一凄好意思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后东说念主遂以祝英台之名定名此词牌。
“近”是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又称为“近拍”,是指将旧有的曲调另改造腔,其吊问、字数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祝英台近》即以近拍的体式颂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功绩,曲调清脆凄抑。
《祝英台近》词牌始见于北宋苏轼的《东坡乐府》,元高栻词入“越调”,此调简略是源自唐宋以来民间流传的歌曲。行为南宋词牌名之一,《祝英台近》在体裁史上具有进犯的地位和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宋代词坛的创作作风,也为后世词东说念主提供了贵重的鉴戒和启示。
《祝英台近》词牌的要津与格律:
1. 基本要津
字数:双调七十七字。
句式结构:前段八句,后段八句。前段句式结构经常为“三三五、四五、六四七”,后段句式结构为“三六五、四五、六四七”。
2. 平仄要津
正体: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以程垓《祝英台近·坠红轻》为代表,格律为“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仄。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中平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中、中平中仄。”
此调忌用入声部韵,以保执其清脆凄抑的调子脾性。
3. 叠句条款
无特定叠句条款:《祝英台近》词牌在要津上并莫得特定的叠句条款,但词东说念主不错阐发创作需要活泼诈欺叠字、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的艺术后果。
4. 变体体式
变体一: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此体与程垓文句读等辩论,仅前段第七句押韵与程词不同,比程词多押一韵。以史达祖《祝英台近·柳枝愁》为代表。
变体二: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此体句读等也与程词辩论,仅后段第七句押韵与程词不同,后段比程词多押一韵。以韩淲《祝英台近·寒食词》为代表。
变体三: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以张炎《祝英台近·与周草窗叙旧》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七句俱押韵。
变体四: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四仄韵。此词前段第二句押韵,比程词多押一韵。以刘过《祝英台近·笑海角》为代表。
变体五: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此词前段第二句、后段第七句齐押韵。以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为代表。
变体六: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此词前段第二句、前后段第七句俱押韵。以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为代表。
变体七: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三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此体诸家用仄韵,此独用平韵。以陈允平《祝英台近·待春来》为代表。
底下咱们来观赏《祝英台近》名篇:
[1]
《祝英台近·坠红轻》
宋·程垓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
睡起厌厌,莫名小妆懒。
可堪三月夸口,五更魂梦,
又齐被、杜鹃催攒。
怎消遣。东说念主说念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
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
断肠沈水重熏,瑶琴闲理,
奈依旧、夜寒东说念主远。
程垓(1133-1141),字正伯,号书舟,又号山河万里楼主,降生于江南眉山(今属四川)。他与苏轼是同乡,其词多写男女恋情,作风类似柳永。《祝英台近·坠红轻》是祝英台近词牌的正体代表作。此词被收录在《全宋词》中,以紧密的笔触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暮春时节的孤单与愁绪。整首词情绪诚实,境界深远,是程垓的代表作之一,亦然《祝英台近》词牌下的佳作。
[2]
《祝英台近·柳枝愁》
宋·史达祖
柳枝愁,桃叶恨,前事怕重记。
红药开时,新梦又溱洧。
此情老去须休,春风多事。
便老去、越难遁藏。
阻幽会。应念偷翦酴醿,柔条暗萦系。
节物移东说念主,春暮更憔悴。
可堪竹院题诗,藓阶听雨,
寸衷外、安愁无地。
史达祖,约生于1163年,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东说念主。他的词以咏物见长,作风紧密工巧。《祝英台近·柳枝愁》被收录在《全宋词》中,词中通过柳枝、桃叶、红药等预见,将情绪和当然景物玄机纠合,营造出幽怨的境界,表达了作家对往日的回忆与悲惨悲悼。整首词情绪诚实、境界深远,是史达祖的代表作之一。
[3]自慰
《祝英台近·寒食词》
宋·韩淲
馆娃宫,采香径,范蠡五湖侧。
子夜吴歌,声缓不须拍。
崇桃积李花闲,芳洲绿遍,
更邋遢、柳丝无力。
试念念忆。老去一片身心,孤负好春色。
亘古亘今,时序恼行客。
旧年当天山中,如何知得。
却又在、异域寒食。
韩淲(1159年—1224年),字仲止,号涧泉,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上饶(今属江西)。他是南宋诗东说念主,与赵蕃(号章泉)并称“二泉”。其词多写山林隐逸生计,作风清逸当然。《祝英台近·寒食词》被收录在《全宋词》中,此词写寒食节的景象与词东说念主的感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述,表达了时光易逝、春归难留的感叹。
[4]
《祝英台近·年夜立春》
宋·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东说念主添烛西窗,不眠侵晓,
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恻隐千点吴霜,寒销不尽,
又相对、落梅如雨。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东说念主。他的词多写个东说念主身世漂荡之感和相念念别离之苦,也有一些酬唱、咏物之作。其词风密丽闲静,善于用典故和丽都的辞藻。《祝英台近·年夜立春》被收录在《梦窗词集》中,这首词以年夜立春为布景,上片描述了年夜之夜守岁的高亢场景,下片则转入对旧日情东说念主的深深怀念与面前刻薄愁苦的心思。
[5]
《祝英台近·挂轻帆》
宋·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酒病没趣,欹枕听鸣舻。
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
归来望、孤城那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
夙怨前欢,隐衷两无据。
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
午夜电影地址倩东说念主说念、一声传语。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东说念主,北宋体裁家、字画家。其词开粗犷一片,与辛弃疾同是粗犷派代表,并称“苏辛”。《祝英台近·挂轻帆》收录于《东坡乐府》,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其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考查富阳、新城、风水洞、桐庐等地后复返杭州,途中过程严子陵垂纶的江滨(钓台路),有感而发,作此词以哀叹民生的多艰。
[6]
《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表层楼,旬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齐无东说念摆布,
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抽搭梦汉文。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那处,
却不明、带将愁去。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笔名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说念主,南宋官员、将领、体裁家,粗犷派词东说念主。他的词充满爱国见地情绪和英英气概,也有不少描述田野生计和爱情的作品。《祝英台近·晚春》收录于《稼轩吊问句》,这首词通过描述晚春时节的苦衷景象,表达了词东说念主内心的愁苦与对辽远亲东说念主的潜入念念念。
[7]
《祝英台近·北固亭》
宋·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
关河无穷清愁,不胜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奇迹频看剑。
亘古亘今,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绝难一见数、西州更点。
岳珂(1183年—1243年),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东说念主,南宋体裁家、史学家。这首词描述了词东说念主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表达了词东说念主内心的愁绪与感叹。整首词情绪诚实,境界深远,既表达了词东说念主对国度运说念的忧虑和个东说念主境遇的感叹,又展现了词东说念主想要为国立功立事的明志励志和无奈的实践逆境。
[8]
《祝英台近·与周草窗叙旧》
宋·张炎
水痕深,花信足,独处汉南树。
转首青阴,芳事顿如许。
不知些许消魂,夜来风雨。
犹梦到、断红流处。
最无据。终年息影空山,愁入庾郎句。
玉老田荒,隐衷已迟暮。
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
终不似、旧时鹦鹉。
张炎(1248年—约1320年),字叔夏,又号玉田,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东说念主,祖籍秦州(今甘肃天水),南宋知名词东说念主。他的词以空灵蕴藉著称,珍视格律和词法。《祝英台近·与周草窗叙旧》收录于《山中白云词》。这首词通过描述当然景象和表达个情面感,表达了词东说念主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面前孤单境遇的感叹。
[9]
《祝英台近·笑海角》
宋·刘过
笑海角,还倦客。欲起病无力。
风雨春归,一日近一日。
看东说念主扫尾征衫,前呵骑马,
腰剑上、陇西平贼。
鬓分白。只能归去家山,无田种瓜得。
空抱遗书,憔悴小楼侧。
杜鹃非论东说念主愁,月明枝上,
直啼到、枕边相觅。
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说念东说念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东说念主,南宋体裁家,以词知名。其词多写爱国心扉和个东说念主抱负,作风粗犷。这首词通过描述词东说念主自己的困窘与无奈,以及周围环境的变迁,表达了词东说念主对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感叹,以及对退藏田野生计的向往。
[10]
《祝英台近·待春来》
宋·陈允平
待春来,春又到,花底自徜徉。
春浅花迟,携酒为春催。
可堪碧小红微,黄轻紫艳,
东风外、妆点池台。
且衔杯。无奈幼年心机,看花能几回。
春自年年,花利己春开。
是他春为花愁,花因春瘦,
花残后、东说念主未归来。
陈允平,生卒年不祥,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东说念主,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东说念主。其词多写闺情和伤春悲秋之感,作风婉约。《祝英台近·待春来》收录于《日湖渔唱》。这首词通过描述春天到来时的景象,以及词东说念主对春天的期待与感叹,表达了词东说念主对时光荏苒和芳华易逝的无奈与痛惜。
需要珍摄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文件流传的复杂性,关于某些词作的包摄和创作布景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或不祥情趣。因此,在观赏和究诘这些词作时,需要抽象多方面的府上和信息进行验证和分析。小编整理如有错漏,请不惜见教!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处事,扫数本色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r级书屋狂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